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的开篇之年,也是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学校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加快改革步伐,深化内涵建设,彰显特色优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全面夯实主体责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根据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和省委高校工委、济宁市委要求,4月29日,学校成立了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专题学习研讨计划,“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启动。坚持以上率下,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为所在支部党员讲党课,带头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督促推进学习教育任务落实。加强分类指导,全面督导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了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指导各党委(党总支)修订完善本单位“三张清单”,认真组织整改落实。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采取集中宣讲、专题报告、网上学习、微博微信新媒体推送等形式,推动全会精神扎根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12月27日至29日,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米兰,米兰(中国)第八次代表大会,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戚万学同志代表中共米兰,米兰(中国)第七届委员会所作的《不忘初心 再启征程 努力建设孔子家乡一流大学》的工作报告,大会全面客观地总结了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对建设孔子家乡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做出了战略部署,为学校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崛起,把各项事业推向新的更高境界指明了方向。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党委和新一届纪委。戚万学、张洪海、马东骅、马善军、扈庆学、王继锁、郭辰夫、夏云杰、冯冲、辛杰当选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戚万学当选党委书记;张洪海、马东骅、马善军当选党委副书记;郭辰夫当选纪委书记。
强化二级单位党组织抓党建责任。制定实施了《关于落实二级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的意见》,建立二级单位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改设23个党总支为二级单位党委,进一步夯实二级单位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暨“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认真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完成对30个党委(党总支)和141个党支部的换届工作。积极开展“育人先锋”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党员红色教育活动。顺利完成省委党校、高校工委处级干部培训任务与干部挂职锻炼任务。圆满完成第二轮第一书记第一年的考核验收工作,三位第一书记年度考核等次均为“优秀”。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理论武装,完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平台,积极组织全校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出台《米兰,米兰(中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完善舆论阵地建设,贴近师生实际,抓好贯穿结合融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深入实施“文化立校” 战略,制定《大学文化建设专项规划》,进一步凝练大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搭建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平台,建立新教师宣誓入职和教师荣休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三名教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获批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入选山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被评为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强化对新媒体平台的综合管理,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入选山东省首批“孔子学堂”优秀单位,获评省高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小学草堂”志愿服务支教实践团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团队,“青春筑梦”社会实践团获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优秀团队。完善辅导员选聘与培养办法,实施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在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全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多项成果获奖,2人获“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召开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制定了《米兰,米兰(中国)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细化分解任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从严管理干部,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针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执行、八项规定落实、“三公经费”支出等重要部位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查处曝光力度。结合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和省委巡视高校反馈意见,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方案并狠抓落实。
二、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改革发展新篇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建设孔子家乡百年学府,向高水平大学跨越攀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国家和山东省“双一流”建设的具体要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在全面深入调研、分析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米兰,米兰(中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指标,制定了“十三五”建设发展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全面把握国家和山东省关于综合改革的新精神、新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实施我校《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学校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围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聚焦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内部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建立起切合校情、符合规律、富有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内部治理体系,深度激发大学内部的生机活力,大幅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管理效能,为建设齐鲁大地特色名校,打造孔子家乡百年学府奠定坚实基础。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3月11日,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重申“教学为先、质量为要”的办学理念,要求扭住质量提升不放松;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科学研制专业培养方案等多管齐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敢于突破传统的路径依赖,尝试超常规的改革举措,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实现新的跨越提升。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及任务分解方案,各项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修订《米兰,米兰(中国)教学建设成果奖励与资助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积极争取高层次教学项目,培育高层次教学成果。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培育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特色课程。继续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网络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制定《双语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系统开展双语课程建设。构建完善的专业准入和退出动态调整机制,完成了本科专业分类,4个专业获批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突破,“生物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群获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重点专业群。对接山东省免费师范生教育,完成8个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优化招生批次设置,扩大一本招生规模,圆满完成录取计划8488人,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实践教学,制定了《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办法》,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9个,创新“合格+特长”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成绩突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2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在第四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16人获得一等奖,14人获得二等奖,4人获得三等奖,连续三届获奖率和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参赛高校之首;我校学子臧英杰勇夺山东首个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冠军。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首次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四、以一流学科为牵引,学科建设整体推进
聚焦“双一流”建设,制定实施了《ESI学科发展计划》,改革学科管理机制,成立了工程学、数学、化学三个学科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学科高地工程,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统筹谋划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着力培育打造ESI前1%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学科三个学科群,实施分类管理、分层建设。
积极参加山东省“一流学科”申报认定,工程学、中国史和数学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立项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25个学科参加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整合学科资源,梳理标志性成果,最大程度彰显我校的学科特色和学术实力。优化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实施学科、学位点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撤销1个硕士一级学科,增列1个硕士一级学科,启动了新一轮博士学科建设培育工作。
五、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首次开展了学位与研究生质量报告撰写工作,形成年度学位与研究生质量报告,并报省教育厅备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修(制)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有效推进以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和复试改革为重点的招生选拔办法,按照一级学科培养要求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特色、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机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加强指导教师遴选、监督、激励机制的制度建设,建立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构建完善的奖助学体系。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围绕制度机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通过实施核心课程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教育硕士微格教学训练等措施推动课程建设工作,被教育部列为2016年课程建设试点工作单位。严肃研究生课程学习,严格导师责任,严把学位论文质量,通过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研究生优秀科技成果创新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成果奖、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圣地英才奖”等措施评选鼓励先进,在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中,获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7篇,获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7项,位列省属高校首位。13个项目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全部获得经费资助,经费资助项目立项数量位列山东省高校第1位。
规范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培养流程,成功获批全国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加强教育硕士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内涵建设,5位教师和3名管理人员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称号。
六、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科学研究取得突破
调整完善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科研立项再创新高。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获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27项,在全国师范类高校中排名第15位,在山东高校、党校和科研院所中排名第2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项,在全国师范类高校中排名第6位,在山东高校中排名第1位;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8项,在全国排名第3位,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自然科学方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33项,签订科技服务社会横向课题16项。
科研获奖再创佳绩。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在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教育学组、应用普及组一等奖。此外,我校还获得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总获奖数21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和总获奖数均名列前茅。在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获研究报告类三等奖,这是我校近年来获得的人文社科类最高奖励类别的又一殊荣。胡钦晓教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本届评奖,山东省共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傅永聚教授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方面,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5个重点实验室和2个优秀创新团队通过“十二五”终期考核,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顺利通过验收。特色智库建设再出新成果,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领衔发起《中国教育大数据发展促进计划》,建设国内首个“全媒体与大数据教学体验中心”,与山东省教育信息中心共建全国第一个基于省域教育大数据研究的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大数据驱动的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教育大数据发展论坛,并成功入选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成立“中国外交遗产研究中心”,凝练传统文化研究方向、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联合三家单位在京发布《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6)》,报告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资助,若干观点与内容得到国家及省部级领导人批示十余次,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与食品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重要参考。落实特色发展、文化立校战略,系列高端学术讲座 “孔子大讲堂”开讲。筹建国内首座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中华教师文化大数据资源库”。《齐鲁学刊》获首届教育部“名栏建设优秀奖”。
七、强化“人才强校”主导性战略,人才引培工作成效显著
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和科学人才观,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重大基础性工程。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工作机制,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和环境;人才服务工作实现一站式全天候全方位,最大限度满足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考评等方式,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学院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和人才工作考核关键指标,极大调动了学院积极性,实现了管理重心的下移。
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引进来自985、211等知名高校院所的正高职称人员10人、副高职称人员13人,占引进总数的25%。引进博士或副高以上人员92人,其中海外学位获得者或有海外工作经历人员15人,占16%;来自985、211等知名高校院所的76人,占引进博士的83%。柔性引进人才实现大幅度增长,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正高级高层次人才40人、副高级高层次人才19人。
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戚万学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实现了我校“万人计划”零的突破,校长戚万学获聘第十届国家督学,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受聘本届国家督学的专家和校长。数学科学学院王斌副教授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资助,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资助。新增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岗位专家2人和入库专家4人、济宁市突贡专家1人。
完成了新一轮“1361”人才工程遴选,170名教师获聘上岗。启动教师支持发展计划,实施教师分类培养,27位教师进入重点高校、研究院所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合作研究,35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5名教师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资助,32名教师获得优秀青年教师国(境)外访学进修计划支持,16名教师获得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学进修计划支持。完善博士后工作机制,我校博士后工作受到省人社厅通报表彰。
八、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影响力
大力推进开放办学战略,制定了《国际化办学发展指标体系》、《重点外国专家短期项目管理规定》、《学生国际交流奖励资助办法》等系列文件,完善规范国际化办学的政策制度。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团出访十余所国外知名高校访问,接待国外高校及学术机构访问团组29个300余人次;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鼓励专业教师出国(境)研修、访学、参加学术会议,教师出国交流人数累计70余人次;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与美国、加拿大、爱尔兰、俄罗斯、日本、韩国、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20余所高校签署学生联合培养协议;增强外籍专家师资力量,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1人次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文教类“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人次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齐鲁友谊奖”;打造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优势平台,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孔子学院荣获“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连续两届在全球孔子学院大会获表彰;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派出赴台湾与香港地区访问团组10个20余人次,各类长短期访学学生18人次,接待来访团组2个10余人次,被山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设立“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主办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大数据驱动的教育变革”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搭建高端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
深化校地校企和校校合作,与济宁市高新区、山东省教科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日照市合作成立“日照旅游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研究院的平台效应,对接教育及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拓展了“山东教育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工程”等一批联合攻关和服务项目。成立了校友创新创业联盟,搭建与校友合作发展的新平台。
九、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学校章程的学习宣传,依据章程开展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着力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清晰界定“三重一大”制度,提升了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水平。制定了《学术委员会章程》,进一步清晰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加强民主管理,修订出台了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和教代会提案工作条例,健全完善了教代会制度。推进党务校务公开,畅通民主渠道,统战、群团、离退休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进一步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加大各类资金的统筹力度。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各项制度,实现了内部审计全覆盖。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加强图书文献、档案等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办学条件改善,曲阜校区西区规划设计方案已完成招标。加大民生投入,细化实施方案,顺利完成了全校教职工社会医疗参保工作。实施“教师优居”计划,研究生和留学生公寓完成主体建设,日照校区新建教职工公寓即将交付使用。推进校园综合整治,继续美化净化绿化校园环境,改造修缮校园基础设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舆情应对机制,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党政双责,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整理:王海红 来源:宣传部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宋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