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二五 献礼六十年】科研工作将围绕四个导向 推进重点领域新突破

日前召开的全校科研工作总结部署会上,在全面分析新形势、新要求,充分把握国家和地方政策,客观总结我校实际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强调,我校科研工作将继续聚焦学术前沿和重大经济社会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和重大创新成果的培育为主要抓手,强化基础研究优势,加强应用研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目标是集聚和培养一批创新拔尖人才,产出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大幅提升科研支撑和社会服务能力。

我校科研工作将围绕“四个导向”展开,即:第一,质量导向。把提高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作为科研工作的核心来抓,改变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科研业绩的办法,把质量和贡献作为评价成果和研究者的主要依据。第二,需求导向。关注国家重大需求,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鼓励面向经济、科技产业、行业、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研究,使研究更贴近市场、更贴近社会。第三,协同导向。体现协同、互利、共赢的导向,建立国内国外协同、国内兄弟院校之间协同、校企协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专业领域协同。第四,育人导向。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通过育人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反哺人才培养,服务学生的成长。

我校科研工作将有选择地在一些优势学科、部分重点领域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形成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形成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品牌。力争在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与青年科研骨干培养上有新面貌,在特色优势学建设上有新突破,在重大标志性项目、成果的产出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高层次科研平台和特色智库建设上有新举措,在提升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上有新成效。

为切实将科研工作新目标转化为新成效,学校将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首先,进一步改革、完善科研评价、激励体系,对成果的评价要以创新性、实用性和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为导向,由数量评价到以标志性成果评价为主,针对不同评价对象(人员、项目、成果)、不同学科领域(人文社科、理工、艺术)、不同研究类型(基础、应用)的不同成果形式建立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体系。其次,改革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在组织管理上要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科研管理自主权,激发释放学院活力;在人事管理上要改革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协同创新、有利于激发老师们创造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在科研评价管理上要遵循学术规律,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支持学术前沿的自由探索;在经费管理上要严格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提高使用效率。第三,强化依法依规管理,遵循科研发展规律,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第四,重视科研文化建设,建立起鼓励协作、创新、得住寂寞、宽容失败、科学民主的科研文化氛围,塑造宽容与理性的学术交流氛围。第五,建立对科研持续稳定投入的机制,在科研奖励、重大项目培育、智库建设、创新团队与青年科研骨干培养计划等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形成稳定的科研资金投入机制。

(作者:杨秀娟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秀娟)

发布:米兰,米兰(中国)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