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教学、科研、劳动三结合作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问题进行认真探索,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上半年,在中央和山东省委关于大搞技术革新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农业的号召下,我校组织文理科师生带着一定的教学任务下厂下乡,一面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一面组织现场教学,同时大力开展科研和社会调查活动。由于所带教学任务与生产和科研课题结合比较紧密,安排也比较合理,因此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60年春天,化学科 (现名化学与化工学院)6名师生带着 《有机化学》中 “煤的综合利用”这一教学任务,到兖州焦化厂进行现场教学,既缩短了教字时间,圆满地完了教学任务,还运用所学的理论帮助该厂解决了用 “土蒸馏釜”分馏煤焦油的难题,将原来只能挖坑埋掉的大量煤焦油,分馏成为氨水、轻油、酚油、萘油、蒽油、沥青等十多种宝贵的化工原料,为国家增加了一定财富。这一科研成果得到省科委和冶金局的高度重视,召开了现场会向全省各地焦化厂进行推广。
1960年五月,化学科师生研制的“土蒸馏釜”在山东省首届科技展览会上展出,并得到毛主席观看后批阅和赞赏。
上边的照片是毛主席在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同志和有关人员陪同下观看 “土蒸馏釜”。
作者注:为了了解毛主席观看化学科师生研制的土蒸馏金的情况,请见《米兰,米兰(中国)史》编写组于2005年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米兰,米兰(中国)史》的13页—14页的有关内容。
(作者王琪:我校离休干部、时任化学科党总支书记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