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动态
热点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方喜做客文学前沿讲座


    11月9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方喜应邀为我校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互联网与文艺的未来”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霍俊国主持,文学院部分老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刘方喜研究员首先用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当代高新技术对文艺乃至人类文化带来的重大影响,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这一过程:一是被称为人类文学的史前期的口语,在这一阶段诗歌、美术、舞蹈等艺术是交融在一起的。二是被称为人类文学第一次划时代的文明革命的文字阶段,文字的发明也是人类走出“史前期”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借助文字,人类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文学艺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三是被称为文艺超越“手工生产”划时代的现代革命的机器时代。刘方喜研究员认为,自动印刷机的发明使用对文化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文化活动中的人的社会关系的改塑,即它使文化产品大规模的高速生产和传播成为现实,使传统上只能被少数人享用的文化产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享用,从而推动文化产品消费、生产工具的大众化。四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文化的大众化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最后一个阶段是文化生产之机器体系由半自动化“复制”进入全自动化“原创”阶段。刘方喜研究员最后介绍了AI与文艺的未来。他认为,AI不仅影响文艺活动,还对人类生活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数字化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可以“预测”或“推导”未来,但不能想象未来,这恰恰就是人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之处。

    在此次讲座中,刘方喜研究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新话题——“生产工艺学”。他认为,作为一种文论新范式,“生产工艺学”是对西方文化研究的“消费观念学”和“传播工艺”“旧”范式的新拓展,是对西方大众媒介研究“传播工艺学”范式的拓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文论“生产观念学”范式的新拓展。

    (来源:文学院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李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