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动态
热点动态

    【曲园学人】耕耘终收硕果 平和方知真味——记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马翠芹

     她是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的骨干成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多自主体系统趋同控制和成行控制能力方面的研究,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得到系统控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IEEETrans.on Autoaticcontrol审稿人的认可,参与的课题组成果 《不确定性系统的辨识与控制》荣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曾获第四届数学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1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她就是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翠芹。
                            
    凡尽心处,自有所成
         1月8日,2015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我校数学科学学院马翠芹副教授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不确定性系统的辨识与控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不确定性系统的辩证与控制”项目组针对不确定性系统的辨识与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其所得理论与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储能装备中电池管理实时模型的建立、永磁直流电机的参数在线估计、复杂疾病建模、n-连杆机械手跟踪控制等实际问题研究中,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而马翠芹副教授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参与人,有着不可忽视的功劳。
      2006年,马翠芹考取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当时对利用局部信息实现整体控制进而产生宏观行为的“多自主体系统”研究已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正在读博的马翠芹抓住了这次机会,毅然参与到多自主体系统趋同控制和成形控制能力方面的研究中。由于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主要是学习数学,作为一个跨专业、转方向的学生,在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时,一切都要从头学起,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当你辛辛苦苦弄懂一个问题,觉得特别兴奋时,转念一想别的同学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学过这些知识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轻松的事,所以觉得压力特别大”。然而马翠芹并没有气馁,而是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赶别的同学,她每周参加讨论班,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在读博期间,我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当时在实验室坐在我右边的同学来自山东大学,左边的同学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由于二人从研究生期间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学起来便相对得心应手。我就追着他们一直问各种问题,他们去图书馆学习,我就跑到图书馆去请教”。
        正是这种孜孜不倦、虚心好学的精神为马翠芹在以后学术上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和导师的讨论以及同门之间的多次交流,针对线性定常型多自主体系统,马翠芹和合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和研究框架,首次给出了线性定常型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般性的可趋同性概念,这些理论成果得到了系统控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审稿人的认可,他们认为,该项工作是“适用的”,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是“透彻地”。文章自2010年5月发表以来,已被Scopus他引257次,SCI他引176次,10余篇他引论文在控制理论界国际上最具影响的期刊发表。文章得到包括F. Allgower、H. F. Chen、F. Lewis等10多位IEEE Fellow公开引用和好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F. Lewis等曾评价它“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distributed systems to synchronize are given in. ”也正是得益于对多自主体系统趋同控制能力的研究,马翠芹参与的课题组成果《不确定性系统的辨识与控制》获得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对于此次的获奖,马翠芹以非常平和的心态面对,“对我来说,这件事情其实已经过去了,2010年研究完成,经过几年实践的检验,2015年开始申报成果,到现在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个奖项只是对我以前努力的肯定和今后工作的鼓励。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也是一样,只要把握住机会多多参与,我们的很多老师完全有能力去拿国家类的奖,这次我的参与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能走得更远。”
                              
    三分性情,七分学问
       
    2009年7月,博士毕业的马翠芹受聘于米兰,米兰(中国)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先后为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讲授了《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和《常微分方程补充》,为物理工程学院本科生讲授《高等数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本科生讲授《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高等数学课。课上,她例证结合、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在本科评教中也屡获优秀。
        “数学也是一种哲学,而文学是连接两者的中介,真正走进数学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是相通的,这也是许多数学家在哲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的原因。”马翠芹深谙此理,并在多年的数学研究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套人生哲理。她坦言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生命中的许多事都持着悲观的态度,但是悲观主义者也更容易认清事物本质,“当研究遇到瓶颈,我会质疑自己——这个我真的能完成吗?别人来做是不是更好?但随着年纪渐长,我会想如果当初把质疑自己的时间用来搜集资料、用来学习,现在结果会不会更好?叔本华说过‘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徘徊’,你预想一个最差的结果,当事情好一些时,得到的喜悦会更多。”
        生活中的马翠芹有很多的随性而至,且不提每天早上起来和爱运动的前辈、同事打羽毛球的事了,她十分地喜欢古典文学,平日里常读唐诗宋词,最爱的是苏轼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一直在追求一种平和的心态,你决定要做什么样的事还在其次,做这件事的心态和心情是更重要的。喜欢苏东坡便是因为他的乐观洒脱、心态平和,被贬外地,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还能研究肉怎么做好吃,这是很有魄力和心性的”。数学并不意味着枯燥,它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见解,如马翠芹所讲,将数学与文学、哲学一起融入生活,你会收获更多的感悟和乐趣。“赢”的定义有很多种,除却家财万贯和所谓的功成名就,这种心灵上的充实和心态的平和在研究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马翠芹的眼底满含笑意,她坚定地告诉我们自己想成为一个优雅的老师,“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我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只有使自己不断进步才能不负韶光,对得起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所以在2015年6月份,青年老师资助计划的消息一传来,我立刻就申请了国内访学,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充实自己。”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得奖后格外的欢喜,坐在我们对面的马翠芹只是斯文地笑,平淡地讲着自己身上的故事,而我们除了感慨“真好”,似乎也讲不出什么别的话来了。

    (文:梅文文 于雯 王硕   来源:宣传部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王海红)